[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內在小孩的5個原型

張貼者:黛西
閱讀人數:142人 張貼日期:2024-05-03 09:35:00
2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內在小孩是什麼?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他就是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代表我們天生、本能、最自由的樣貌,是由我們經歷過所有無論好壞的記憶和情感構成,也包含有我們的創傷,那些從小沒被滿足的愛、照顧、關注、接納等需求。   童年的照顧者(主要照顧者或父母)無形中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情緒反應、人際關係。內在小孩會吸收照顧者的所有言行,讓我們感到一切的安全與不安全,包含負面想法和傷害,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各種影響,尤其在於人際關係影響深遠。
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內在小孩得不到關愛與療癒時,內在小孩就會受傷;他會讓你的情緒容易失控;或在人際關係互動時感覺受挫,跟世界格格不入;在工作中不受重視,時常被欺負;在感情中受傷,沒有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更在人生重要抉擇時刻,認為自己「我不好」、「我不配」,進而可能導致你作出錯誤決定。  
內在小孩的5個原型 根據書籍《情緒陰影》解釋,內在小孩有5個原型:  
1.創傷小孩原型:這是心理諮商師最常碰到的類型,也是內心覺得受傷的那一面,是由童年曾經被忽視、虐待等「創傷記憶」造成的。這樣的內在小孩,面對親密關係,容易有著自憐自怨和以牙還牙等無法控制自己的陰影面,往往會選擇逃離和躲起來才能保護自己不被傷害。不過也因為有這樣的經歷,讓他更能同理、憐憫他人。
2. 貧窮小孩原型:是因為童年時期曾受父母吝嗇對待或漠不關心,導致充滿不夠或不被滿足感,造成心裡的缺乏感而自私、憂鬱,看不見或看不見他人的付出與需要,貧窮小孩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擁有得不夠多、別人對我不夠好,或者別人都做得比我好。不過也因為不足,所以也擁有努力向上、積極爭取的的光明面。




3. 孤單小孩原型:我們從出生那刻就開始學習「信任」,但若是童年主要照顧者(父母)很少給予接納與支持,會造成自己對於環境產生「格格不入」的感覺,為求生存,會勉強討好、看人臉色或故作無所謂。長大後可能因此找不到人生的定位、方向,且易會向外尋求滿足、尋找替代品(如家人、戀人),依附他人而拒絕成長。
4.神奇小孩原型:神奇小孩可能在兩種條件下產生,一是從小到大都沒有遭遇太多的挫折或他人的壓力,或是現實環境太令人失望了,所以造成自己還保持童年的真、善、美的眼光去看待外在的人事物或是隔絕自己去面對真實的環境。因此學不會在適當的時間說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甚至「有不需要依靠努力和行動力就能獲得」的不切實際幻想。
5.永恆小孩原型:我們內心「抗拒長大」「不想承擔責任」的那一面,就像彼得潘,永遠都像個小孩,也因此缺乏承擔與負責的能力,會想把工作推到別人身上,想要靠耍賴來解決問題。
內在小孩起源是什麼? 內在小孩有許多名稱,像是真實自我或是神聖小孩。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是最早提出接近於內在小孩概念的心理學大師,他在《兒童原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 中,以 child within 來代表兒童原型。   榮格在原型心理學中提到,人類內心的運作有很多種模式,即使我們長大成人,內在還是會有一個部分停留在過往狀態,會有一個「神聖小孩」持續呼喚和影響我們。而首位使用「內在小孩(Inner Child)」這個名詞的是美國精神病專家休・米西迪( Hugh Missildine),他在《探索你內心的往日幼童(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一書中提到內在小孩。

#文章取自於康健雜誌#。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