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
我要推薦會員加入
線上表單
聖事預約單
真圓會員申請單
午時水預約登記表
命理專人解盤登記表
愛心活動參加登記
敏感體質檢測表
壓力檢測表
相關連結
服務總覽
心靈諮詢(問事)
心靈諮商
靈魂療癒(可搭配SJGP)
內在小孩和解
紫微斗數服務
生命靈數服務
聖事服務(濟世)
收驚
制煞
安神(祖先)位
調整房屋磁場(地理風水)
處理祖先問題
冤親債主和解
領旨(領取生命藍圖)
靈修相關
連結高我服務
協助生命藍圖
協助清理
心靈功法課程
聯絡我們
心靈商品
文章
影音
影片
照片
命理
紫微斗數
免費看流日
八字
專業占卜(卜卦)
心理測驗
註冊
登入
[
返回文章列表
] [
返回最愛列表
]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修行者與信徒心態辨析及實踐指導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96人 張貼日期:2025-07-11 10:02:00
0
一、修行者心態 (Practitioner Mindset)
修行者心態的核心是主動向內求,並透過自我覺察和實踐來轉化自身。其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強調自主學習與成長
目的在於「學會」並「運用得上」:修行不是單純地祈求外部幫助,而是要掌握方法並實際應用。「因為終歸我畢竟要學會這是目的啦」(0:00:21)。
自力解決問題與內在智慧的運用:當遇到不會處理的「聖事」時,不應慌張,而是要「把心更靜下來,請我們的小我來好好的了解一下狀況,怎麼去做處理,甚至連結高我的能量來處理」(0:01:43)。因為「人未必會但小我一定會」(0:04:13)。
引導他人自立:在幫助他人時,應以引導方式幫助他們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而非完全代勞(0:13:59)。
2. 注重內修與心靈淨化
「內修為主」:這包括持戒、觀心、禪修、懺悔、自我轉化,並勇於面對「陰影」、淨化自心(0:16:53)。
安住自在的境界:當內心達到「安住自在」的狀態時,「你到哪裡其實都不需要做任何的提防」(0:17:37)。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放得夠自在,夠相信我們自己的小我,夠相信我們自己的高我,你到哪裡其實都不需要做任何的提防」(0:17:23)。
3. 實踐與驗證的重要性
處理後的「驗證」:完成事情後,務必進行「驗證」以確認效果,這可以透過自我確認,甚至請當事者透過「植杯」來再次確認(0:04:23)。「自己確認過我還會請那個當事者再植杯確認」(0:05:11)。
經驗值與自我保護:在能量混亂的場合,可透過「按鈴」來「隱藏小我高我的存在」,使自己不被外界能量過度干擾,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並非怕事,而是「低調而後行事」以「結善緣」(0:46:20, 0:53:09)。
4. 長遠的因果觀
以神明為引導而非依賴:心靈主動以神明為引導,而非僅僅依賴其力量(0:17:01)。
放眼因果、輪迴、解脫與菩提:修行者擁有更長遠的視角,不執著於眼前的得失,而是追求最終的解脫和覺悟(0:17:05)。
二、信徒心態 (Believer Mindset)
信徒心態則傾向於依賴外部力量解決問題,並常伴有「有所求」的特徵。其表現包括:
1. 單純祈求與依賴外部
「僅僅是祈求老大們協助」:缺乏自我提升的意願,一味地希望神明或他人直接解決問題(0:00:11)。
不願自我改變:當被要求修身養性時,「叫你改的也不改,就只會求」(0:12:23)。
缺乏內在力量的表現:例如,在遊覽車遇到颱風時,如果仍然「打白光、祈求虎爺、祈求四大護法」來保護安全抵達目的地,這被明確指出是信徒心態(0:15:57)。
「有求」的心態:不論是希望孩子考試「會的寫對,不會的猜對」(0:25:50),或是單純的「一切順利」(0:26:52),只要是「有求的心態」,都屬於信徒心態(0:29:44)。這種「有所求」的行為會導致「自己陷入了因果業力」(0:32:15)。
2. 功德或利益交換
「條件交換」或「利益交換」:提出「做更多的功德」來「回饋」以「保佑」孩子考試或身體順利,這種「發願」的行為被視為「條件交換」或「利益交換」,比單純的求更糟糕,因為這會使自己「陷入了因果業力」(0:31:05)。
3. 不承擔責任且雙向信徒心態
辦事者的信徒心態:某些為人辦事者在收取費用後,如果事情未如預期,反而理直氣壯地責罵對方不修身養性,這顯示辦事者自己也陷入了信徒心態,形成了「雙向信徒心態」(0:14:13, 0:14:49)。
難以引導他人:如果辦事者本身都帶有信徒心態,那麼便難以引導他人擺脫信徒心態(0:15:25)。
三、實例與反思
1. 颱風天遊覽車事件
信徒心態的表現:在颱風天祈求神明護佑車輛安全抵達,透過「打白光、祈求虎爺、祈求四大護法來保護我們安全到達目的地」(0:15:57),這被明確指出是信徒心態。
修行者心態的啟示:真正的修行者會信賴自己的內在力量,透過「靈性小我護法一路在這車上,一路平安護衛」(0:07:51),或透過主動的能量工作來維持車內磁場穩定(0:08:59)。「內心安住自在就沒事情」(0:15:51)。
2. 處理「聖事」的態度
修行者的應對:遇到不會處理的聖事時,應「靜下心來,請我們的小我來好好的了解一下狀況,怎麼去做處理,甚至連結高我的能量來處理」(0:01:43)。玉芬師姐的經驗是透過「靜心」獲得靈感,即便沒有學過,「工法會下來」,然後去執行(0:02:31)。
強調「驗證」:在處理完畢後,必須「驗證」效果,包括自我確認和請當事者「植杯」確認,以避免錯誤而不知(0:04:23)。
3. 考試求神拜佛的迷思
信徒心態的體現:將准考證拿到神明前祈求「會的寫對,不會的猜對」或「一切順利」,這都帶有「有所求」的本質,被定義為信徒心態(0:25:50)。
條件交換的危險:透過「發願做更多的功德來回饋」以「保佑」孩子考試順利,這是一種「利益交換」,甚至「更糟糕」,因為會使自己「陷入了因果業力」(0:31:05)。
正確的心態:將准考證放在神明前,若目的是「安小孩子的心」,讓他「放鬆的去考試,而不圖說讓他考上」(0:29:29),則是可接受的,但仍需覺察是否帶有求的意圖。
4. 宮廟參訪中的能量耗損與自我保護
靈力透支的原因:在能量混亂的場所(如三清宮或八卦祖師廟),若小我「正氣凜然」,會主動「下去幫忙」,因而導致靈力耗損(0:38:32)。
「按鈴」的智慧:為了避免靈力耗損或不必要的對抗,高明的修行者會選擇「按鈴」,即「把我的鈴按下來,讓他們感受不到我小我高我的存在」(0:46:24)。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旨在「低調而後行事」,以「結善緣」,而非「怕事」或「嗆賭」(0:53:12)。
結論
總結來說,修行者心態強調向內探索、自我轉化、積極學習和負責任,並信任自身的內在智慧。而信徒心態則傾向於向外尋求、期望不勞而獲、進行條件交換,並可能因此陷入因果業力。
理解並區分這兩種心態,對於個人的修行之路,以及引導他人走向正確的修行方向,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真正的修行是「要能夠學得到東西,真的要自己夠用心」,而非單純的「亞兄對拜」(0:50:54)。
時時刻刻的身心靈成長,需要我們不斷地覺察、實踐與內化。
【提醒:】
1.非LINE群組成員,
請點我【綁定LINE】
就可以不定期收到我們的好康通知
2.
好康靈性商品真圓身心靈商品請點我
延伸閱讀
別再只修行自己!真正的高維靈魂升級,是這件事!
光行者的居家能量大掃除!
放下.自在:與自己和解的修行之旅
靈性修行-進入平和頻率中
修行中的覺察與覺知
靈性修行-小我在線
靈性修行一合相
靈性修行由染轉淨
面對挫折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呢?
法性平等:一切唯心造的修行之道
猜你喜歡
人氣文章
隨緣,惜緣,不攀緣
(52994)
你真的懂 執著,分別心 和 著相 的差別?
(50203)
天使的翅膀
(48266)
逆境中的甜蜜崛起,寒冬煉就夏日榮耀!冰淇淋哲學
(47965)
西門與佩羅
(47842)
修智慧,不修制約
(47751)
天使種類和稱呼
(47718)
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 〖放下〗
(47692)
【順心要惜福,逆境存感恩心!】
(47105)
窮和尚與富和尚
(4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