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心靜清朗的定~ 照見煩惱的根

張貼者:林咘卡
閱讀人數:18人 張貼日期:2025-07-26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靈性修行不是逃避情緒,而是
——斷見惑、思惑,才能真正走上解脫之道 佛陀教我們,情緒不是修行的失敗,
而是修行尚未「斷惑」的自然提醒。 真正的修行,是要破除——
 錯誤的知見(見惑)
 習氣與情緒(思惑)

這兩者不破,靈性就只是空轉。

【一、什麼是見惑?】 見惑,是錯誤的見解、顛倒的認知,
是我們對「我、世界、生命」的誤判。 佛法列出五大見惑(五利使):
身見:執身為我
邊見:執常或斷
見取見:執我見為絕對
戒禁取見:執外道苦行為解脫
邪見:否定因果與聖道  佛陀教我們: 「若無正見,百修無益。」

【二、什麼是思惑?】 思惑,是深層的情緒與煩惱習性,
像是貪嗔癡慢疑,不斷在內心翻攪。 這些不是你不夠靈性、而是你還沒轉識成智。
思惑屬於「修道所斷」,需要時間與功夫去對治。  主要的思惑煩惱包括: 貪:貪求感官與外境 瞋:不滿、怨恨與對抗 癡:對實相的無知與迷茫 慢:驕傲、競爭心、自我中心 疑:對佛法、修行、自他起疑

【三、斷惑的修行次第】 佛陀以四果位,明示煩惱斷除的進階路徑:

初果:須陀洹果
斷除所有見惑,建立正見,破我執。
 不再墮三惡道,七返人天後必證阿羅漢。




二果:斯陀含果
思惑削弱,貪瞋癡稍減,情緒反應變柔和。
三果:阿那含果
大部分思惑已除,對色界、欲界貪瞋已無。
 心地清明,意根安住,不被情緒波動牽引。
四果:阿羅漢果
見惑、思惑皆斷,五下分結破盡,
 出離輪迴,證得涅槃。

 這就是佛陀制定的修行之道:
「見道、修道、無學道」三階段,次第斷惑,終證解脫。

【四、如何修行才不偏離佛陀教法?】  正修一:建立「正見」
✔ 修四念處、八正道
✔ 深觀苦、集、滅、道
✔ 破除我執、法執、對外境的執著 正修二:修習「止觀雙運」
✔ 以止攝心(如數息觀、禪坐)
✔ 以觀照破惑(如觀無常、空、緣起)
✔ 情緒現前,不壓抑、不隨逐、正念覺照  正修三:戒定慧三學並進
✔ 以戒養清淨
✔ 以定培定力
✔ 以慧觀真實法性

【五、咘卡心語】 靈性修行,從來不是變成「不會情緒的人」,
而是能在情緒中看到「誰在執著?誰在造業?」

不是追求不煩惱,而是能觀破煩惱之因。 見惑斷,才有正見之光;
思惑斷,才有安忍無憂的定慧果。

這是佛陀傳給我們的,最不迷信、最究竟的成佛指南。 願我們在每一份煩惱裡,看到「修行的入口」,
在每一次心動裡,找到「轉識成智」的契機。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