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此刻即是開悟:停止追尋,回歸本然

張貼者:🛂建弘
閱讀人數:150人 張貼日期:2025-05-20 14:09:00
3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此刻即是開悟:停止追尋,回歸本然》


 
歡迎你此刻停下所有的期待與搜尋,讓我和你一起在最自然的狀態裡聆聽真相。
許多人以為要得到開悟,就必須先製造出一道阻礙,然後用盡全力去消除它;
他們創造出無明的黑暗,然後設計一系列的冥想、咒語、經典和儀式,好像這些程式能帶來光明與自由。
然而實際上,這一切不過是自我在內心裡搭建的舞臺——你為自己編寫劇本,然後又獻上膾炙人口的演出,享受那片刻的寧靜與成就感。
你花費時間、精力、甚至信念去維繫這個幻境,直到某一天,你才發現:當你停止了演出,整個場景就會轟然崩塌。
 
 
我們用太陽升起之前不去消除夜晚黑暗的比喻很好地揭示了這個真相:對太陽而言,光明從來不是對抗黑暗的結果,因為它從未把黑夜當作對象;同樣,真正的平靜與自由也從未把無知或混亂當作敵人。
光從光自身散發,寧靜自寧靜本身流露。
若你把任何追求都當成通往目標的箭,一旦停止射箭,你就不得不面對箭矢落地的那一刻——那空洞、那慌亂、那不知所措。
 
 
自我是如此聰明,它知道你的弱點,於是提供一個華麗的“內在國度”:在那裡,你能經歷心如止水的瞬間,能在呼吸間感受溫柔的光亮,能在念珠輕搖中體驗靈性的高潮。
你以為自己獲得了什麼,卻沒意識到,當你停下所有手忙腳亂的修行,那個國度就會如幻影般消散。
此刻起,若你不再去緊抓那些心念製造的美好,真正的寧靜便會在你未曾留意的縫隙中顯現:當心思不再製造風浪,當意識不再扮演評判者,當你的全部注意力不再停留在任何“經驗”之上,它自然而然就在你之中。
 
 
所以,停止所有尋找與消除的動作,讓心智暫時放下對結果的執念。
在日常生活裡,你不需要刻意打坐,也不需要強迫自己念咒;只要在每一次呼吸時,溫柔地提醒自己:此刻,就在這裡,我已擁有一切。
走路時,不去想目的地;坐下時,不去想要達到什麼;察覺呼吸的出入,不加評價、不加渲染,只是純粹地觀察。



當你願意這樣做,你會發現,無論是在平凡的洗碗、掃地,還是在窗邊看雨,都能觸及那從未消失的寧靜。
 
 
我們常以為自己需要苦行,才能換來解脫;其實,苦行只是自我設下的另一場遊戲。
當你拼命想擺脫內心的塵埃、想切斷所有的痛苦聯結,卻忽略了:那些被認為要“斬除”的,其實從未在本質上存在。
它們是思維的投影,是自我懷疑的碎片,是我們賦予念頭的重量。
輕輕放開,念頭瞬間飄散,因為它們本質上如雲煙般無根。
 
 
有人問,如果這樣就放棄所有修行,要怎麼保持穩定?答案正是在於不再固守任何方法:不固守打坐,不固守念咒,不固守任何心靈技巧。
當你停止固執於「如何變得更好」、「如何解脫痛苦」,你反而落到了最根本的清醒狀態。
那裡沒有自我在運作,只有一種清澈的覺知,持續地穿透一切染污與偏見。
 
 
你可以在任何時刻做一個簡單的實驗:閉上眼睛,放下對「平靜」、「光明」、「自由」的所有期待,只是純粹地看見呼吸進入與離開。
你會驚訝地發現,那股空靈的安穩,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才出現,而是因為你什麼都不做時,它終於有了顯現的空間。
 
 
當你在地鐵裡、辦公室裡、廚房裡,或者夜半孤燈下,能夠暫時摒除所有追求的企圖,回到「只是存在」的狀態,你就已經在開悟的道路上。
那條道路並不在未來、也不在過去;它就在當下。
無需再尋,因為一切都已顯現;無需再堅持,因為你已不在漂泊。



 
 
若你時常陷入自我構造的思維世界,花費大半時間去評價、去追求、去抵抗,請記得:
真正的喜悅只會在你放下所有念頭時綻放;真正的平和,只會在你讓心智停息片刻時升起。
放下那些自以為能成就開悟的程式,讓整個心空開闊無邊,你自然就會與真相無二無別。
 
 
也許你會好奇,這樣的自由是否會讓人生失去方向?並不是。
方向並不來自意志的驅策,而來自內在清晰的流露。
當自我停止設計目標,宇宙自會在你的行動裡展現支持。
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因為這份清醒而更有力量、更富智慧。
 
 
所以,在這一刻,就讓冥想回歸最簡單的樣子:不用念什麼咒,不用想什麼境界,只要感受當下的每一次呼吸,讓心智自然安頓,不加干涉。
行走、工作、聊天、呼吸,都是一場完全的修行,因為這就是你本來的樣子。
 
 
停止一切尋找,回到當下的寧靜。
那份永恆的自由,從不曾離開;
那份不滅的光明,從未被遮蔽。
當你願意放下所有“要得到”的念頭,就已經抵達開悟的彼岸。
此刻,就是開悟。
 
改編自 世界紅 文章
《此刻即是開悟:停止追尋,回歸本然》 。




【提醒:】